coffee-beans-e1445297988940.jpg (1700×896)

有一則故事是這樣的: 

在滾水裡,分別放入蘿蔔、雞蛋與磨好的咖啡。 

三十分鐘過去後,原本硬邦邦的蘿蔔,變得又軟又爛,筷子輕輕一戳,就化了。 

雞蛋的內部本來很柔軟,但經過熱水的洗禮,蛋白蛋黃都變得又老又硬。 

唯有咖啡豆與眾不同──它被熱水改變,卻也改變了熱水,讓平淡無味的開水,散發出迷人的濃郁香氣。

 

 

我們身處的社會,就是那鍋滾沸的熱水──它現實而冷漠,壓力、煩惱與接連不斷的困難,都使我們痛苦不堪。 

無奈的是,我們雖然明知自己陷在鍋子裡,卻又無路可逃。 

儘管如此,老天仍給了我們一份重要的禮物,那就是選擇權──我們可以自由地選擇,自己究竟要成為什麼樣的人。

 

「蘿蔔型」的人,一開始志得意滿,強而有力,卻受不了現實的煎熬,漸漸消融。他們選擇向命運低頭,不但喪失希望與鬥志,更喪失了自己。 

「雞蛋型」的人被現實同化,最初細緻柔嫩的心雖然變得堅強,卻也變得冷漠,無情到沒有多餘空間去包容、去快樂。

 而「咖啡豆型」的人,卻能找出適應環境的方式,改變自己的同時,也讓環境變得更好。

 

 

 

這篇文章想談的主題是「改變」。很多人聽到「改變」兩個字就會緊張得跳起來,以為「改變」等同於「失去自己」。其實不是這樣的。

「改變」可以讓自己愉快,更讓身邊的人事物也跟著順遂,即使挫折難免,也能擁有較大的能量去克服面對。 

我們身處的環境,都沒有改變。但是,只要「性格」改變,人生也往往會產生戲劇性的轉變,這不是魔法,而是必然。 

 

曾有人問巴菲特,他成功的祕訣是什麼?巴菲特回答「性格」。那人很意外:「什麼?不是聰明或機運嗎?」 

巴菲特又說:「人生是一棟大廈,性格是其中的鋼筋梁柱,聰明、機運只是覆蓋在上面的水泥。性格永遠決定命運。」也有人說:「播下一個行動,你將收穫一種習慣;播下一種習慣,你將收穫一種性格;播下一種性格,你將收穫一種命運。」 

「正向的改變」非常迷人,而且,它並不困難──只要我們願意產生不一樣的想法,並積極行動,勇於跨出第一步,就能預約更好的自己、更好的命運!

 

 

 

其實,人生不會有說明書   有一個博士,某天買了一張DIY的椅子回家。他拿出工具,仔細看了說明書,依照上面的步驟開始組裝,卻怎麼裝也裝不好。

 博士不耐煩了起來,加上又有要事得處理,就暫時把椅子扔在一旁,匆匆地出門了。 

傍晚回家時,博士準備繼續與椅子「奮戰」,卻驚訝地發現,那張椅子已經被組裝好了。 
「這是誰裝的?」博士問。 

「是我。」他家的一位老傭人回答。 

「你是怎麼辦到的?」博士感到十分不可思議,「你並不識字,要怎麼看說明書呢?」 

那老傭人說:「如同您所說的,我不識字,所以我並沒有看說明書。」 

「那你怎麼會知道怎麼裝呢?」博士很好奇。 

「是這樣的。」傭人清了清喉嚨,回說:「由於我不識字,所以就只好多用頭腦。」 

日常生活之中,有時,我們不也會犯下類似的毛病嗎?我們永遠以為,只有自己的生活經驗、自己的常識才是正確且可用的。

 因此我們反覆地用一樣的方式解決問題,即使這個方式根本無效,但我們仍然不肯改變──就彷彿我們手中握著一張錯的說明書,卻仍一意孤行,覺得說明書上的方法,才是最好的方法,也是唯一的方法。 

有個母親擁有國外碩士學歷,在銀行擔任高階主管,收入豐厚。她認為自己今日的成功,歸功於兒時父母嚴厲的教導。 

 

因此,當她自己有了孩子後,也決定「比照辦理」,她對孩子非常嚴格,每天把兒子的時間排得滿滿的,讓他補習、學習各式各樣的才藝,甚至連課外活動也不允許他參加,認為不該「浪費時間」。果真,她培育出一個非常優秀的兒子,因此更加篤定自己的教育方法是對的。 

隔了好幾年,她又生了一個女兒。女兒漸漸長大,她也同樣施行「鐵的紀律」。只是,這個女孩的性格很強硬,年紀很小便開始反抗母親,幾度逃學逃家,想與媽媽「硬碰硬」,母女關係劍拔弩張。 

做母親的想盡一切辦法要控制女兒,但無論如何,女兒就是不肯屈服。就這麼「奮戰」了好幾年,直到母親覺得心力交瘁,徹底死心,認為自己的女兒根本不受教,從此放牛吃草,不願意再管她。出乎意料的是,沒想到,女兒反而產生了極大的轉變,開始自動自發讀書,成績也大幅進步…… 
 

她這才明白,長久以來,女兒的叛逆,其實是在表達對母親的抗議。有問題的並不是女兒,而是她自己啊!她終於恍然大悟──相同的一套教育方式,並不能用在截然不同的兩個孩子身上。 

生活中遇到問題時,不妨試著放下自己的成見,換個不同的角度思索,想出不同的處理方式吧。也許我們就會發現,雖然「此路不通」,但是也「條條大路通羅馬」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水電工阿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