開工第一天,又開始忙了。 

跟朋友吃飯,他說:「四天連假沒做什麼,只是看看書,覺得學到很多。今天又開始瞎忙,卻感覺沒什麼成長。」 

 

為什麼會這樣? 

新書《空著的王位》中有一個故事,是同學說孔子的「商業模式」比王文華強,因為王文華忙著開課,孔子卻培養弟子把他的思想編成了《論語》。《論語》能永續,任何名師都不能。

 

那位同學的話,讓夢想學校的發展起了變化。日後我常有意識地停下來問自己,我讓同事跟著我這麼忙,到底是瞎忙?還是有成長? 

瞎忙的「瞎」字很傳神,意思是說我們每天忙五件雜事,五天忙了25件雜事,卻「看不到」這25件雜事,能加總出什麼意義? 

三個月後問自己那25件雜事產生甚麼價值,大概答不出來。甚至連那些雜事是什麼,也忘光了。 

夢想學校六年中,有一段時間都在瞎忙。吃得苦中苦,還是人下人。 

雜事像個泥沼,法力無邊。一旦掉進去,就沒時間思考、選擇、自省、修正。以為發燒,就是熱血。以為把每一天擠爆,就是解決問題。 

但真正能解決問題的方法,不是處理「雜事」,而是改變「結構」。 

不讓員工瞎忙,老闆要給對的方向和策略。不讓自己瞎忙,得釐清自己的目標和做法。當同學點出孔子比我強後,我減少開課次數,把課程內容寫成《A+A咖》這本書。開課只能影響來上課的50人,書有可能影響未來更多人。 

「雜事」當然有正當性。顧客打電話來問問題,要不要回?當然要!但請員工一個一個去回答,是瞎忙。把產品設計得簡單易懂,並把顧客最常碰到的問題彙整起來,是「結構」性的解法。去年,iPhone全世界賣了21千萬支,很少人打電話到Apple去問使用方法。 

管理學大師彼得.杜拉克的一句話很傳神:「Motion」,不等於「Progress」。 

Motion」是移動,「Progress」是進展。 

Motion」,只是動而已,是在「雜事」層次。 

 而「Progress」,則是有自覺、有選擇性、有方向、有層次的「Motion」,是在「結構」層次。 

所以勞動,不等於運動。

 觀光,不等於旅行。 

做愛,不等於愛。 

做人,不等於做自己。 

忙碌,不等於充實。 

生存,不等於生命。

 

《空著的王位》到最後,我學會真正的打拼,是有方向性、有層次感地,決定該做什麼,不做什麼。 

有時「不做」什麼,反而比「做」什麼更重要。因為不做不相干的雜事,才有時間把最重要的事情做好。 

個人或企業,成功的關鍵不是拼不拼,而是方向對不對。大部分人都很聰明,都很拼,但為什麼搞得很累,還是賺不到錢?原因通常不在「雜事」做得好不好,而是設定的「結構」對不對。

 這禮拜只有三個工作天,適合讓我們停下來問自己。我是「瞎忙」?還是真有「成長」? 

你做過哪一件事,讓你真有成長?留句話,讓我們彼此學習。

 

 

 

很多人都說很忙,但是真的在忙還是瞎忙,忙了一輩子也成為窮忙族,很多人都覺得忙碌,但忙的就像陀螺,原地打轉沒有目標。

文章中問的到底是瞎忙?還是有成長?如果有所成長也就有意義,但是忙可以,但請不要「裝忙」或「瞎忙」

忙的要有意義,要有目標的忙,每天進步一點點,都是往目標邁進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水電工阿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